农村饮水健康该如何保障?
江海德高
发布时间:
2025-10-09
将水质在线监测仪融入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,是推动从“粗放管理”向“准确化、智能化、预警式” 管理转变的关键一步。
结合在线监测仪,农村饮水安全的保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显著强化:
一、 在线监测仪的核心作用:从“事后补救”到“事前预警”
传统的水质检测依赖人工定期取样送实验室分析,存在周期长、频次低、发现污染滞后等问题。在线监测仪通过实时、连续的数据传输,彻底改变了这一模式。
实时监控:每几分钟或几秒钟就上传一组数据,提供不间断的水质“心电图”。
即时预警:一旦关键指标(如浊度、余氯)超出安全范围,系统可在数秒内通过短信、App、声光等方式报警。
趋势分析:通过长期数据积累,可以分析水质变化规律,为优化水处理工艺提供数据支撑。
二、 如何结合在线监测仪构建智能保障网络
您可以将在线监测仪部署在以下三个关键节点,形成一道完整的防线:
1. 水源地保卫战:开始的一道防线
部署位置:水库、河流、地下水取水口。
监测指标:
常规五参数:pH、温度、溶解氧、电导率、浊度。这些是水体健康状况的“晴雨表”。
特征污染指标:如氨氮(判断有机污染)、高锰酸盐指数(反映有机污染物综合水平)。
价值:
及时发现上游偷排、农业面源污染、暴雨导致的浊度飙升等事件。
为水厂提前调整处理工艺(如是否需要增加混凝剂投加量)提供预警,抢占处理先机。
2. 水厂处理核心:过程控制与优化
部署位置:水厂进水口、反应池/沉淀池后、滤池后、清水池(出厂水)。
监测指标:
进水口:浊度、pH,指导“混凝-沉淀”工艺的药剂投加。
滤后水:浊度,直接监控过滤效果。
出厂水:浊度和余氯是核心的指标。
价值:
实现加药:根据原水浊度变化,自动调节混凝剂投加量,既保证水质,又节约成本。
保障消毒效果:余氯在线监测是重中之重。它能确保出厂水有足够的消毒剂,在输配过程中持续杀菌,防止微生物风险。系统可根据余氯值自动反馈控制二氧化氯或次氯酸钠发生器的运行。
严守出厂关:确保每一滴出厂水都符合标准。
3. 管网末梢与用户端:一公里的守护
部署位置:管网末梢(代表不利点)、加压泵站、高位水池、学校或村委会等关键公共节点。
监测指标:余氯、浊度、pH。
价值:
判断消毒剂在管网中是否持续有效,确保供水在输送过程中的生物安全性。
发现因管道破裂、维修等引入的二次污染风险。
解决“龙头水”安全的信任问题,让村民喝得放心。
三、 实施路径与建议
1. 因地制宜,分步实施:
规模化水厂:必须配备完整的在线监测系统,覆盖从“源头到龙头”的全过程。
小型集中供水工程:优先保障出厂余氯和浊度这两项关键的在线监测,这是保障饮水安全性价比高的投资。
2. 建立统一监控平台:
将所有在线监测仪的数据接入一个统一的智慧水务平台(或农村供水管理平台)。
在区县一级设立监控中心,实现“一张图”管理,对所有水厂和关键节点的水质状况一目了然。
3. “机防”与“人防”相结合:
在线监测(机防)不能完全替代人工检测(人防)。
在线监测负责高频、实时的常规指标和预警;定期的人工采样送实验室分析,用于校验在线仪表的准确性,并检测更复杂的微生物(如菌落总数)和化学指标(如重金属)。
建立联动机制:在线监测报警后,运维人员必须立即响应,进行现场核查与处置。
总结:技术带来的变革
通过在关键节点部署水质在线监测仪,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实现了:
从“被动应对”到“主动预警”:在污染影响到用户之前就被发现和处置。
从“经验驱动”到“数据驱动”:水处理工艺的调整基于实时数据,更加科学。
从“结果检查”到“过程控制”:在整个制水链条中随时发现问题、随时纠正,确保产品(自来水)的优质稳定。
提升管理效率:少量人员即可监控大片区域的水质,有效应对农村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的问题。
水质在线监测仪就像为供水系统装上了 “24小时不停歇的火眼金睛”,它是实现农村供水“城乡同质、标准统一”这一宏伟目标不可或缺的技术利器。
上一页
上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