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样根据电磁水表数据,合理安排供水管网的维护计划,降低维护成本?

江海德高


发布时间:

2025-10-09

利用电磁水表的数据来优化供水管网维护计划,降低维护成本,是一个典型的从“被动抢险”向“主动预警”和“精准维护” 管理模式转变的过程。电磁水表凭借其高精度、宽量程和数据记录功能,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强大工具。

以下是一个系统性的方法,指导您如何根据电磁水表数据来安排维护计划:

第一步:数据采集与整合(打好基础)

首先,确保您能获取到全面、高质量的数据。

1. 关键数据点:

瞬时流量与累计流量: 最核心的数据。

压力数据: 如果水表自带压力测量功能,价值巨大。

流向:监测异常流向,如倒流。

时间戳:用于分析时序规律。

水质参数(如果集成):如浊度、余氯,可辅助判断管道状况。

2. 数据采集频率:设置合理的采集与传输间隔(如每15分钟一次),既能捕捉到异常,又不会造成过大的数据存储和传输负担。

3. 建立数据平台: 将所有水表数据整合到一个统一的平台(如SCADA系统或专门的智慧水务平台),实现数据的可视化、分析和报警。

第二步:数据分析与诊断(核心环节)

通过对数据的深度分析,发现管网的“亚健康”状态。

1. 漏损检测与定位
 

这是降低维护成本最直接、最有效的一环。

最小夜间流量分析:

方法:在凌晨1-4点用水量最低的时段,分析某一区域或管段的流量。如果MNF持续高于一个合理的基线值,表明该区域存在漏损。

行动:将维护资源优先投入到MNF异常高的区域,进行漏点听音或相关检测,实现精准定位,避免盲目开挖。

持续恒定流量分析:
 

方法:在无人用水的时段,观察流量曲线。如果出现一条持续的、稳定的低流量“基线”,这很可能就是漏点。

行动:与MNF分析结合,确认漏损并估算漏量,为维修决策提供依据。

区域流量平衡分析(DMA管理):
 

方法:将管网划分为独立的计量区域,在每个DMA的入口安装电磁水表。理论上,“流入水量 = 计费水量 + 漏损水量”。

行动: 实时监控各DMA的漏损率,对漏损率突然升高或长期偏高的DMA立即发出警报,安排优先排查。

2. 管道健康状况评估

摩阻系数变化分析:

方法:根据流量和压力数据,通过海曾-威廉公式等水力模型计算管道的摩阻系数。摩阻系数随时间推移而增大,通常意味着管道内壁发生了腐蚀、结垢或淤积。

行动: 对摩阻系数增长过快的管段,将其列入预防性清洗或更换计划,避免因通径变小导致能耗增加或爆管风险。

压力异常波动分析:
 

方法:监测压力数据的剧烈波动或持续异常低压/高压。

行动:

剧烈水锤:表明泵阀操作不当,需要优化调度,避免管道爆裂。

持续低压:可能预示管道堵塞或存在大漏点。

持续高压:增加漏损风险和爆管概率,需要调整泵站或减压阀设置。

3. 用户行为与异常用水识别
 

异常用水模式:

方法: 通过机器学习算法,学习每个用户或区域的正常用水模式。当出现持续微小流量(疑似马桶漏水)或非正常时间的大流量(疑似偷水或管道破裂)时,系统自动报警。

行动:向用户发送漏水提醒,或派员检查是否存在违规用水,减少水司的收入损失和资源浪费。

第三步:制定基于数据的维护计划(付诸行动)
 

根据数据分析结果,将维护工作分为不同等级和类型。

A. 预测性维护
 

目标:在故障发生前进行干预。

计划制定:

优先级列表:根据漏损报警、摩阻系数恶化程度等指标,生成每周/每月的维护工单优先级列表。

清洗计划: 对摩阻系数超标的管段,安排非高峰期的水力冲洗或机械刮管。

阀门等设备维护:根据流量和压力数据判断阀门是否有效动作,对反应迟缓的阀门安排检修。

B. 预防性维护
 

目标:对高风险区域进行定期巡检。

计划制定:

重点区域巡检: 将长期处于高压力、高流量或摩阻系数较高的管段,列为重点巡检区域,增加巡检频率。

水表本身维护: 根据电磁水表的流量曲线和自诊断信息,判断其是否需要校准或更换(如出现读数漂移)。

C. 优化应急响应
 

目标: 当爆管等紧急情况发生时,快速响应,减少损失。

计划制定:

快速定位: 调度中心通过流量和压力报警,能迅速锁定爆管区域(通常在流量异常激增和压力骤降的交汇点)。

关阀方案:结合GIS系统,立即生成最优的关阀方案,将影响范围降到最小。

第四步:持续优化与成本核算(形成闭环)

1. 维护效果评估:每次维修完成后,对比维修前后的流量、压力数据,量化维修效果(如:漏损量减少了多少,压力恢复了多少)。

2. 成本效益分析:

记录成本:记录每次预测性/预防性维护的成本(人工、设备)。

估算节省: 估算因避免了一次大型爆管抢险所节省的成本(包括水损失、抢险人工、设备、道路修复、商誉损失等)。

对比分析: 清晰地展示“主动维护”与“被动抢险”在成本上的巨大差异,为持续投资智慧水务提供决策依据。

3. 模型与阈值优化:根据历史数据和维护反馈,不断优化水力模型和报警阈值,使系统越来越精准。

总结
 

通过上述流程,电磁水表数据不再是孤立的读数,而是变成了洞察管网健康状况的“听诊器”。其降低维护成本的逻辑核心在于:

从“漫灌”到“滴灌”: 将有限的维护资源精准地投向最需要的地方,避免无效和过度维护。

从“治已病”到“治未病”:在小漏变成大爆管、小堵塞变成大问题之前解决它,极大地降低了高昂的应急抢险成本和水资源损失。

决策科学化: 用数据说话,代替经验主义,使维护计划的制定更有依据,投资回报率更高。

最终,您将建立起一个数据驱动、动态优化、成本可控的现代化供水管网维护体系。